日本的餐飲業非常發達,不僅有各種日式餐館,而且來自世界各地的風味餐館也隨處可見,尤其是在東京、大阪等大城市,幾乎可以吃到世界各地的美味佳肴。就是在我留學的松本市,雖然當地人口只有20萬,但也可見到各類餐館,有裝飾華麗的飯莊,有典雅古樸的老店,有只能容幾個人的家庭小餐廳,還有異國情調的店鋪,使城市街道匯聚了多種文化,并且古今交融,形成一條別致的風景線。
數量最多的當數日式餐館,日本料理也分幾種類型,快餐類居多,店面較小,如①拉面館,主要供應拉面,一碗普通的面700日元左右(約合人民幣48元)。日本的拉面主要是湯多面少,面量也就是一包方便面的量,但碗卻很大,放一雙筷子和一支木勺,便于喝湯。有的拉面隨價格不同還配有一小碗米飯和一點咸菜;②“回轉四喜”店,餐館內有一橢圓形的臺子,中間是操作間,廚師們站在里面,顧客則坐在臺子外面。臺子上有一條轉動的傳送帶,廚師們將做好的“四喜”放在一個個小蝶子上,擺在傳送帶上,顧客即可按照自己的喜好選擇。在出差時我的指導教授常帶我去這樣的餐館,非常節省時間,吃上六、七盤也就飽了。桌子前有茶水龍頭,自己拿杯子即接即飲,還有腌好的生姜片。第一次吃“四喜”時,不知道飯團中放有生芥末,當咀嚼時,一股辛辣的氣味直沖鼻腔,很刺激;③盒飯專賣店,供應已經搭配好的各式盒飯。
較大的日式餐館都有一個別致的名字,以自己的特色菜肴招攬顧客,一個突出的特點是其提供的精美菜單,圖文并茂,即使不懂日文,也很容易選擇自己喜愛的食物。當飯菜準備好后,服務生給你端上一個漂亮的托盤,里面擺放著主食、幾色菜和一碗湯。由于優質的服務和優雅的環境,一般價格較貴,一頓飯的花費在一千至兩千日元,甚至更高。不同的地方又以當地的特產食物出名,如天婦羅、さしみ(生魚片)、燒肉、やきそぼ(炒面)等,松本地區就以馬肉制做的菜肴出名。
當今的日本社會受到西方文化的沖擊,在餐飲業中,除了日式料理外,還有相當數量的歐美餐館,如美國麥當勞、肯特炸雞,意大利薄餅(比薩),法國料理。
其中要數麥當勞、肯特炸雞最為多見,由于等待時間短口味獨特,很受年輕人和孩子們的喜愛,價格也較便宜,一份套餐在550到600日元,我在出差時也常常以此作午飯。意大利比薩店也隨處可見,可以到店里去選擇比薩,也可電話定購,店員會騎著帶有保溫箱的三輪摩托將比薩餅送到顧客手中,但一份比薩餅較大,往往要兩人或多人享用。
法國料理價格昂貴,卻為人們所樂道,我曾去過幾家法國料理店,印象較深。首先是餐館的芬圍非常優雅,置身其中象是在一個古香古色的小藝術廳室,給人以美的享受。我最喜歡吃的是最先端上來的法式面包,剛剛烤出來的面包,口感松脆,并有一點韌性,抹上黃油,味道特別香甜,而且越嚼越有味道。法國料理一般分為幾道菜,先上湯,后上特色的菜,接著是主菜(牛排),最后是甜點或冰淇淋和茶。葡萄酒是法國料理必備的,有白葡萄酒和紅葡萄酒供選擇,客人選好后,服務生先倒上一小杯,讓主客品味和品嘗,滿意后再為每位來客倒酒。
在松本也分布著一些中國餐館,對日本人來說,多數人很喜歡吃中國飯菜,但相對于一般的日本料理,中國菜肴的價格較貴,普通日本人也不能常常光顧,只有節假日或朋友聚會才去。曾經有一位日本朋友請我們吃中國料理,注明是川菜。可比起國內的正宗川菜,那味道淡了許多,既不麻也不辣,這主要是為了迎合大多數日本人的口味。
由于工作關系也去過幾次印度餐館,門面及內部都是用黑油油的木頭做裝飾,給人以很古老的感覺。但我吃不慣那里的飯,因為只有一種咖喱飯,每人一盤米飯,外加一小碗咖喱汁,呈粥狀,內有少許牛肉,見不到蔬菜的模樣。
在日本的韓國人較多,因此,韓國餐館比較多,另外,還有泰國,巴西等國的餐館,由于沒有光顧過,所以不知其特點。多數餐館到晚上就關門了,有一些是24小時營業的。
除了飯店飯館外,咖啡館,茶飲店也很普遍,供應咖啡,茶以及蛋糕,面包等食品,日本人稱為輕食。人們光顧的目的主要是為了稍事休息,或商談事物。
日本的餐館給人的印象是①有一個良好的進餐環境,非常安靜,沒有人大聲喧嘩,有利于人們的交流,也有利于個人的精神放松;②國際化、人性化的服務,多數餐館的菜單附有實物照片,有一些餐館門口有一個玻璃櫥窗,擺放著蠟制的各種飯菜模型,非常逼真,每種飯菜都有一個標簽,注明編號和價格,易于客人選擇;③較高的飲食安全感,店面不論大小,餐具都十分清潔衛生。